在教育行业,光鲜的学历和名校背景常常被视为成功的标配。但曾昭康博士的故事,却是一种完全不同的路径。他没有背景,没有资源,没有捷径,却靠自己白手起家创业成功,用自己赚的钱送自己去香港读硕士和博士,一路兼顾创业,最终成为香港大学的高级讲师。他的人生,是一场彻底的“自我托举”。

白手起家:从十米工作室开始的教育创业

2014年,曾昭康在广州大学城创办“十米留学”。那时的他,没有博士学位,也没有海外名校的光环,只有一间不到十平米的小工作室和一腔热血。他亲自发传单、接咨询、写文书,甚至为学生设计个性化的成长路径。凭借对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和对服务细节的极致打磨,十米留学迅速赢得了市场认可,客户络绎不绝。

十米留学的服务理念从一开始就与传统中介不同:不是包装,而是赋能;不是制造焦虑,而是解决问题。十年来,十米留学帮助数千名学生成功申请世界名校,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海外展现出强大的适应力与思辨力。

自我投资:用创业赚的钱读完硕博

创业成功后,曾昭康并没有选择“躺平”,而是将赚来的钱投入到自己的成长中。他自费赴港攻读硕士和澳大利亚攻读博士学位,一边读书,一边继续经营公司,兼顾学术与实务。

“创业2年后,我其实一直思考着要继续去提高自己。所以递交了留学申请。这一路其实受到了挺多来自面试我教授和我同辈人的嘲讽,因为他们觉得我这个人很装,如果创业真的能赚钱,怎么可能还会想着来读硕士和博士。甚至我读博士时候,等于是对我最了解的人都会说,我是靠爸爸的钱才来读博士。甚至我在面试高校教职的时候,都有面试我的前辈嘲讽我,生意不好做了,想来做大学老师了。起初,我听到这些话真的挺不好受的。后来想想,他们只能以自己的水平去看待别人,所以说出来那些话,没有准确描述我,但是却侧面反映了他们自己。他人即地狱,我要把别人说的打击我的话当作放屁。我的价值,不在别人的嘴里。”曾昭康说到。“我天生很上进,有时候读书就是为了完成自己内心的愿望,想要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他的研究方向聚焦于市场学与人机协同决策,提出了“顾问家族性”等创新概念,并以独立作者身份在SSCI一区期刊发表论文。这段学术旅程并非为了头衔,而是为了验证他在教育实践中形成的理念。他始终相信,教育的价值不在于学历的炫耀,而在于是否真正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实现成长。

教育归位:从实干者到大学讲师

2024年博士毕业后,曾昭康加入香港都会大学,担任高级讲师。他将创业经验与学术研究相结合,推动教育创新,探索人机协同在教学与决策中的应用。他的课堂不只是知识的传授,更是认知的激发与能力的锻造。尽管他已不在十米留学任职,但品牌仍由专业团队独立运营,继续秉承他设立的高标准与使命愿景,服务于更多有志于走向世界的中国学生。

成为家人的托举:教育不仅是职业,更是责任

“我没有任何人托举我走到今天。一路走来,是靠自己白手起家、自己供自己读书、自己撑起事业。而如今,我也成为了家人的托举——他们的依靠、他们的保障。”这句话,是曾昭康博士人生哲学的真实写照。他不仅在教育领域实现了自我托举,也在家庭中承担起责任与支撑。他的故事,不只是一个人的奋斗史,更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教育,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成长;不是为了标签,而是为了本事。

结语:靠自己,也能走得远

曾昭康博士的十年教育路,是一条从零开始、不断突破的自我托举之路。他用行动证明:没有背景,也能成就自己;没有托举,也能成为别人的托举。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他的故事为所有正在奋斗的人提供了一个坚定的答案——靠自己,也能走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