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莹
当清晨第一缕微凉的风掠过丹江水面,竹林关镇的初秋便醒了。这风不再似盛夏那般燥热,携着水汽与泥土的清润,悄悄染黄了河边的芦苇,也吹熟了满镇的秋实。
站在高处俯瞰,丹江与银花河如两条碧绿的绸带,温柔地环抱着这座古镇。河岸两边的稻田,已褪去盛夏的浓绿,换上了沉甸甸的金黄。阳光洒下,稻浪翻滚,仿佛大地在低声吟唱着丰收的歌谣。田埂上,农人正弯腰挥镰,汗珠滚落,却砸在饱满的稻穗上,溅起一串喜悦的光晕。
镇子周围的山坡上,更是一派热闹的丰收图景。红彤彤的柿子缀满枝头,像无数盏小灯笼,将秋阳的暖意都收纳其中;阳光玫瑰葡萄垂在架上,裹着一层薄薄的果粉,紫得透亮,摘一颗放进嘴里,甜汁瞬间在舌尖散开。更深处的山林里,山茱萸也红了,一簇簇、一串串,像燃烧的火苗,点亮了黛色的山岚,采果人背着竹篓穿梭林间,笑声惊起了枝头的飞鸟。
河边的老码头似乎也被这丰收的气息唤醒。偶尔有小船划过平静的江面,船上或许载着刚摘下的鲜柿,或许是一筐筐饱满的核桃。码头上的老槐树依旧枝繁叶茂,树下几位老人笑着闲谈,目光望向远方的田野,眼神里满是对这方水土的眷恋。
傍晚时分,炊烟袅袅升起,与山间的薄雾交织在一起。空气中飘来饭菜的香气,混着晾晒在院子里的玉米、辣椒的干香,格外让人安心。夕阳将天空染成温暖的橘红色,也为古镇的白墙黛瓦镀上了一层金边,连丹江水都泛着粼粼的金光,仿佛流淌着一河的碎金。
初秋的竹林关,没有萧瑟的秋意,只有丰收的饱满与宁静的诗意。它像一幅徐徐展开的田园画卷,每一笔都带着大地的馈赠,每一抹色彩都浸透着农人的辛劳与喜悦,让人忍不住驻足,沉醉在这份独属于古镇的秋日丰景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