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 9 月 23 日电

长期以来,我国羊肉产业面临 “源头品质难把控、加工标准不统一、流通新鲜难保障” 等痛点,制约行业高质量发展。9 月 23 日,在北京市西城区维景国际大酒店举办的 2025 马辈儿绿色认证 6 好羊肉品鉴会,以马辈儿涮肉构建的全产业链模式为核心案例,深入探讨破解产业痛点的有效路径,为羊肉行业转型提供了可参考的实践样本,引发政企学界广泛关注。

直击产业痛点,全产业链模式构建品质闭环

“过去,消费者想吃优质羊肉,却难辨产地真伪;牧民养好羊,却常面临销路窄、收益不稳定的问题;餐饮企业想寻好食材,又担心供应链断档、品质参差不齐。” 活动现场,一位从事羊肉贸易多年的从业者道出行业普遍困境。而此次品鉴会展示的 “6 好羊肉” 体系,正是马辈儿涮肉针对这些痛点打造的全产业链解决方案。

在源头养殖环节,马辈儿涮肉选择内蒙古乌珠穆沁草原作为核心产区。这里地处北纬 45° 黄金畜牧带,年均 2800 小时日照、250-300 毫米降水量,加上 300 多种中草药植被与天然碱性水源,为羊只生长提供了优良生态环境。更关键的是,品牌采用 “企业 + 基地 + 牧民” 合作模式,统一制定养殖标准,指导牧民天然放养乌珠穆沁羊,每只羊佩戴专属溯源耳标,记录生长周期、健康状况等信息,从源头解决 “品质难把控” 问题。“以前养羊靠经验,现在有企业指导,不仅羊的品质提升了,还能通过订单稳定销售,收入比往年增加不少。” 来自乌珠穆沁草原的牧民代表在视频分享中说道。

7(1).jpg

加工环节是保障品质的关键。马辈儿涮肉在内蒙自建 36000㎡现代化工厂,配备国际先进生产线,严格遵循清真屠宰标准,设置十二道精细化加工流程。从羊只验收检疫,到精细分割、低温排酸,再到包装冷藏,每个环节都有专业人员把控,确保加工过程标准化、透明化。“以往小作坊式加工,不仅效率低,还容易出现卫生问题。现在标准化工厂生产,每块羊肉的大小、肥瘦都能精准控制,品质更稳定。” 工厂负责人介绍道。

流通环节的 “新鲜难题” 也被逐一破解。品牌构建 800 公里 - 18℃冷链运输体系,专业冷链车辆全程恒温监控,从工厂到门店实现 “无缝衔接”,避免羊肉在运输中因温度波动变质。“即使从内蒙到北京,羊肉运到门店时,新鲜度和刚出厂时几乎一样。” 马辈儿涮肉门店负责人表示,稳定的冷链运输让门店无需大量囤货,消费者能随时吃到新鲜羊肉。

政企协同发力,全产业链模式获多方认可

此次品鉴会上,全产业链模式的价值得到政府官员与行业专家的高度认可。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旗长姚宏刚指出,马辈儿涮肉的全产业链模式,不仅让乌珠穆沁草原羊的品牌价值大幅提升,更带动当地畜牧产业从 “粗放式” 向 “精细化” 转型,为牧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渠道,对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未来,我们将出台更多扶持政策,鼓励更多企业参与到全产业链建设中,让草原特色资源释放更大价值。”

6(1).jpg

北京烹饪协会会长云程从餐饮行业发展角度分析,全产业链模式为餐饮企业提供了 “从牧场到餐桌” 的品质保障,解决了餐饮企业 “食材焦虑” 问题。“对于餐饮行业而言,食材品质是核心竞争力。马辈儿涮肉通过全产业链把控,为行业树立了食材管理的标杆,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安心的饮食选择。这种模式值得更多餐饮企业学习借鉴,推动整个行业向高品质方向发展。”

马辈儿涮肉相关负责人表示,全产业链模式的构建并非一蹴而就,未来品牌将继续优化各环节流程,进一步提升养殖标准化水平、升级加工技术、完善冷链网络,同时计划与更多产区合作,将成熟的全产业链经验推广到更多地区,助力更多特色农产品走向市场。

8(1).jpg

此次 2025马辈儿绿色认证 6 好羊肉品鉴会,不仅让全产业链模式成为行业热议焦点,更让人们看到羊肉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希望。随着全产业链模式的不断完善与推广,我国羊肉产业有望突破发展瓶颈,迈向标准化、品牌化、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