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合肥高新区获悉,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量子创新院)向国盾量子交付了一款504比特超导量子计算芯片 “骁鸿”,用于验证国盾量子自主研制的千比特测控系统。这款芯片刷新了国内超导量子比特数量的纪录,后续还计划通过中电信量子集团的 “天衍” 量子计算云平台等向全球开放。

测控系统和量子计算芯片是量子计算机的重要硬件,测控系统与芯片的交互对量子计算机整体性能影响重大。为多面系统地验证大规模测控系统的性能及各项指标,定制专属芯片成为直接有效的方式。量子创新院凭借在超导量子计算芯片方面出色的研发和加工能力,成功定制研发了 “骁鸿” 芯片。该芯片在集成超过500比特的同时,其量子比特的寿命、门保真度、门深度、读取保真度等关键指标,有望达到IBM等国际主流量子计算云平台的芯片性能,能充分满足千比特测控系统验证的需求。

量子创新院研究员龚明表示,“骁鸿” 芯片主要是为推动大规模量子计算测控系统的发展,通过集成更多比特数和实现各单项指标来满足测控系统验证需求。虽然它刷新中国量子比特数纪录,但综合性能与此前创造量子纠缠数世界纪录的 “祖冲之二号” 芯片仍有差距,不具备实现 “量子计算优越性” 的能力。国盾量子计算负责人王哲辉介绍,“骁鸿” 芯片将在国盾量子千比特测控系统上进行相关性能测试,测试工作预计今年8月前完成。新测控系统集成度较上一代提升10倍以上,元器件实现国产化设计,在提升操控精度的同时大幅降低了成本。未来,国盾量子将面向万比特规模,进一步研发适用于可纠错量子计算机的新型测控系统。同时,量子创新院超导量子计算团队正在研发1000 + 比特、比特质量更高的超导量子计算芯片,全力向实现容错量子计算发起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