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边疆三十载,创业为民写华章
——访新亚欧联家居建材国际贸易产业园董事长黄洪
在祖国西北边陲的新疆大地上,有一位从农村走出、扎根戈壁、白手起家的企业家——黄洪。他用三十年的奋斗历程,书写了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创业史诗。从一个16岁只身闯新疆的打工少年,到如今身兼数职:新疆河南工商企业联合会执行会长、这里有坊新联农副产品综合交易中心董事长、豫商会馆创始人,再到新亚欧联家居建材国际贸易产业园的缔造者,黄洪始终以实干精神和创新意识走在时代前列。
面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和市场挑战,他没有退缩,而是再次站上了风口浪尖,打造全国首个“零租金”模式产业园,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与支持。同时,他也从未忘记初心,累计捐资近400万元投身公益事业,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白手起家,勇闯戈壁
黄洪出生在河南杞县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家中兄弟姐妹四人,生活条件并不宽裕。为了减轻父母的经济压力,1990年,年仅16岁的他,在姨父的引荐下,毅然背井离乡,踏上了前往新疆克拉玛依的旅程。那一年,他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和改变命运的决心,开始了人生的新篇章。
刚到新疆时,他在农场做临时工,每月工资仅有120元。虽然收入微薄,但他没有抱怨,而是把每一份工作都当作学习的机会。从餐饮服务到售票管理,从养殖蛋鸡到操作电焊,这些看似琐碎的工作,却为他积累下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实践技能,也锤炼了他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性格。
离开农场后,他进入一家小饭馆,开始学习制作新疆拉面。之后又转战酒楼,成为了一名打杂工,每天清晨六点就开始忙碌,直到深夜十二点才结束一天的工作。尽管辛苦,但他的付出很快得到了回报。两年后,他晋升为配菜师傅,月薪也涨到了1000元。这段经历,不仅提升了他在餐饮行业的专业能力,也让他更加坚定了通过努力改变命运的信念。
1995年,凭借多年积累的经验,他成为了酒楼的凉菜师傅,月薪提升至3500元。在此过程中,他敏锐地发现了海鲜产品在本地餐饮市场中的巨大发展潜力,于是果断转型,投身海鲜批发行业。1998年,他在克拉玛依农贸市场开设了“蓝天海鲜大排档”,专为各大餐厅配送海鲜产品。凭借精准的市场判断和诚信经营的理念,生意迅速发展壮大,年收入达到30万元,这也是他创业路上的第一笔重要财富。
此后,黄洪不断拓展自己的事业版图,先后涉足物资回收、房地产开发、农业设施建设等多个行业领域。2011年,他投资2亿元打造了玉石城项目,涵盖酒店、住宅等多种业态,不仅丰富了城市功能,也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同年,他还投资建设了84座蔬菜大棚和一座大型保鲜库,有效保障了当地的农产品供应。
近年来,他将目光投向了国有资产的高效利用,致力于盘活闲置资源。2020年后,他主导打造了“这里有坊”文化园区,巧妙地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元素,集农副产品交易、文旅休闲、儿童娱乐于一体,迅速成为市民打卡热点。如今,作为新疆河南商会执行会长、这里有坊新联农副产品综合交易中心董事长、豫商会馆创始人,黄洪正以实际行动推动着区域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和社会进步。
创新破局,零租赋能
面对全球经济格局深刻演变和国内消费市场持续承压的双重挑战,黄洪再次展现出了敏锐的战略眼光与不凡的创新能力。他主导打造的新亚欧联家居建材国际贸易产业园,不仅是一次对传统产业园区运营模式的深度重构,更是对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难题的一次系统性回应。
该产业园位于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仓房沟村,总占地面积超过800亩,建筑面积达20多万平方米。园区前身是闲置多年的国有方舱建筑,原本存在结构老化、功能单一等问题。为了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黄洪团队实施了“穿衣戴帽”品质提升工程,采用欧式立面改造技术,将原本简陋的彩钢板房升级为具有商业功能的现代化商贸建筑群,在保留原有空间结构的基础上,实现了实用性和美学价值的双重提升。
整个园区规划科学、功能齐全,五大核心板块协同发力,构建起完整的产业生态体系。展示交易区依托原有的方舱设施,按照不同品类划分展销区域,汇聚了国内外知名品牌,打造一站式购物体验;加工装配区则建设了标准化工业厂房,配备了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完善的水电气基础设施,为企业提供良好的生产环境;国际商业圈聚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特色商品互贸集市,推动跨区域文化交流与贸易合作;商务办公区融合了跨境电商、直播电商、人才培训、会议中心等多种功能,可为企业提供全链条服务支持;生活配套区则涵盖员工公寓、餐厅、超市及休闲运动场所,营造宜居宜业的工作及生活环境。
然而,真正让新亚欧联家居建材国际贸易产业园脱颖而出的,是其在全国范围内首创的“零租金”运营模式。在当前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利润薄的背景下,这一政策无疑是一剂强心针。通过免除商户的房屋租金,直接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帮助他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轻装上阵,增强抗风险能力。黄洪强调,“零租金”并非短期噱头,而是一种长期战略转型,标志着园区从依赖租金收入的传统模式,转向以服务为核心、以共赢为目标的新型发展模式。
围绕“零租金”这一核心举措,园区同步构建起一套完善的助业服务体系。借助商会的资源优势,设立了国际贸易综合服务大厅,为外贸企业提供展示、洽谈、购销一体化平台;针对退役军人、教师、下岗职工、残疾人以及河南籍创业者等群体,推出差异化的创业扶持政策;本地批发商户可享受两年免租优惠;展厅还为名特优品提供永久免费展示代销服务;此外,园区还引入了云计算技术支持,为企业提供灵活可扩展的IT基础设施,助力其实现数字化转型。
黄洪表示,这种以“零租金+全方位服务”为核心的创新模式,不仅有效地缓解了中小企业的经营压力,也为地方盘活国有资产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目前,该模式已引起了广泛关注,被业内专家视为未来产业园区发展的风向标。随着越来越多优质企业的入驻,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一个集贸易、制造、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高地正在新疆大地上加速崛起。
初心不改,回馈社会
黄洪的创业之路,是一部充满激情与汗水的奋斗史诗,更是一段坚守初心、回馈社会的动人篇章。在他看来,企业的成功不仅仅体现在经济效益的增长上,更应体现在对社会的责任与担当之中。正是这份信念,让他在商业之外,始终心系公益,坚持用实际行动温暖他人、回馈社会。
多年来,他始终热心公益事业,累计捐资近400万元,涉及教育助学、扶贫济困、灾害救助、宗教文化等多个行业领域。无论是捐资十万元修缮红庙子道观,还是积极参与河南商会组织的各类慈善活动,他都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其中2022年间,他作为执行会长,引领新疆河南工商企业联合会为支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水磨沟区疫情指挥部应急物资保障专班做好新冠肺炎防疫工作,捐赠了价值369600元的防疫物资,引领商会赞助价值10万元文化衫与自治区经侦总队共同举办5.15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他常说:“做人要有良心,做事要有底线。”这句话,不仅是他为人处世的信条,也深深地影响着他身边的员工和合作伙伴,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在创办“这里有坊”文化园区和“新亚欧联家居建材国际贸易产业园”的过程中,黄洪始终坚持“利他、共享、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他不追求短期利益,而是着眼于长远发展,致力于打造一个既能助力企业发展、又能造福地方民生的综合性平台。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吸引更多创业者加入其中,形成良性循环,推动区域经济向着高质量方向迈进。
面对未来,黄洪有着清晰而坚定的目标。他表示,将继续深耕新疆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围绕“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将园区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家居建材贸易枢纽。同时,也将持续优化“零租金”模式,探索更多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创新机制,让更多中小企业享受到政策红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不断发展壮大。
此外,黄洪还计划在未来几年内,进一步扩大“豫商会馆”的影响力,将其建设成为连接河南与新疆、内陆与边疆的重要桥梁。通过搭建资源对接平台,吸引更多豫商返乡投资兴业,共同为家乡的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黄洪用三十年的奋斗历程证明了什么叫作“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新疆这片辽阔的土地上,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企业家精神与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