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历史不再只存在于课本与纪念碑,而是透过脚步的丈量、心灵的碰触,在真实的场景中唤起共鸣,思想的回响就有了温度。2025年7月3日,在“7.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来临前夕,鼎诚人寿海南省分公司组织干部、党员及一线员工走进李硕勋烈士纪念亭,展开了一场不设讲台、不设剧本的红色教育之旅。活动主题:“爱和责任 保险让生活更美好”——在这一沉稳的口号背后,是一次精神的复核与职业的重构。
这不是一场流程性的集体活动,更像是一种灵魂对灵魂的对话,是保险人用脚步丈量信仰、用眼睛触摸历史的精神自省。
沉默中站立,纪念中觉醒:让信仰的重量变得真实可感
步入纪念亭,眼前的一切都褪去了城市的喧嚣:老式玻璃柜里陈列着烈士遗物,泛黄的信件、锈迹斑斑的纽扣、沾染泥土的书页,在冷光照射下发出静默的光。讲解员娓娓道来,带领全体员工穿越时间的褶皱,看见那个不屈不挠、甘愿以血肉筑起理想的青年李硕勋。
最令人动容的,是那一段由讲解员朗诵出的遗书——寥寥几行字,穿透时空的温度。在场的每一位鼎诚人寿员工,站得笔直却心潮翻涌。有人默默低头,有人眼眶微红。那一刻,没有语言的激昂煽情,只有信仰本身带来的静默敬畏。
打破形式主义,让红色教育成为行业使命的镜像
此次红色教育活动并非为完成任务式的党建打卡,而是一次试图将“红色精神”内化为企业文化血脉的实践探索。鼎诚人寿海南省分公司选择将“7.8保险公众宣传日”的序章,置于烈士纪念地,恰恰是希望回答一个被常常遗忘的问题:
我们从事的这份职业,是否还有一种超越生意、超越服务流程的深层责任?
答案,在李硕勋烈士的牺牲中,也在每一个保险人对“风险屏障”的誓言中。
“保险人”三个字,在红色场域中获得了新的意义
站在烈士纪念亭前合影的,不只是一群身穿制服的公司员工。他们的背后,是万千签下保单的普通家庭,是每一次突如其来的风险来临时,那一张可以托底希望的承诺书。
这场红色教育不是为了制造短暂的感动,而是要将“保险人”的角色重新定义——不是推销员、不是理赔人,而是现代社会稳定的守望者,是让家庭在灾难中不至崩塌的责任执行者。李硕勋烈士为信仰献出生命,保险人应为信任守住底线。
从“参观”走向“体认”:企业精神不能只靠Slogan维持
很多企业组织过红色教育,但多数止步于拍照、总结、归档。而此次活动的价值,在于鼎诚人寿没有让仪式停留在“表面”,而是主动与“保险的本质”对话:这份事业,归根结底是关于生命、关于安全、关于信任的。
烈士的牺牲,是对人民的深情;保险人的付出,是对家庭的承诺。
当“爱和责任”从抽象理念转化为一场面对历史的凝视、一次职业意义的再确认,才真正具备了持续生长的文化根基。
“7.8”不仅是日期,更是一种时代感知方式
7月8日,对整个保险行业而言,是一个行业品牌曝光的节点,但对鼎诚人寿海南省分公司而言,它是一次情感系统的调试、是一次组织精神的回炉。
从这场红色教育出发,公司正在重构一种属于保险行业的“敬畏文化”——敬畏客户的托付,敬畏制度的刚性,敬畏历史留下的精神遗产。这种敬畏,不是让人止步不前,而是让人在复杂现实中依旧保持清醒、坚定、温柔。
每一位保险人,都是现代意义上的“守望者”
走出纪念亭时,有员工在留言本上写下这样一句话:“李硕勋为信仰而死,我们为信任而活。”这也许正是整场活动最动人的注解。
鼎诚人寿海南省分公司通过一次红色教育行动,交出了对“爱和责任”的再表达。而这份表达,不止属于一次活动,不止属于一个节日,它应成为所有保险人生命中不可分割的职业底色。
在后疫情时代、信息高度复杂的当下,人们对风险、对安全的认知正在重构。保险业的角色也在被重新定义。而“鼎诚人寿”正在以自己的方式作出回应:在信仰的旧址中,寻找责任的起点;在红色的温度中,塑造品牌的脊梁。